对颈椎比较好的瑜伽招式 莲花伸展式瑜伽动作
2018年8月29日
“一带一路”世界健美健身精英排位赛暨IFBB精英职业卡资格赛竞赛规程 中健协【2018】60号
2018年8月30日

传统健身房出现"倒闭潮"? 听健身行业几位知名人士怎么说

近日,一篇名为《央视调查:传统健身房现“倒闭潮” 一个万亿市场大洗牌!下一个风口是它?》的公众号文章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和热议,传统俱乐部和小型俱乐部对垒的话题再度被提及,传统健身俱乐部出现"倒闭潮"是否属实?小型工作室能否取代传统俱乐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

我们先来看一下健身产业相对成熟的美国健身市场的一组数据

从上图可见,美国排名前十位没有一家工作室品牌,这是不是意味着新模式健身房完全没有胜算?且看第十一位,提供体能训练与提升运动表现的EXOS在一众俱乐部品牌中杀出重围,但就前100位排名数量来看,工作室品牌占比确实非常非常低,活了大半个世纪的传统商业俱乐部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纵观整个百强榜单,纯工作室品牌不超过5家,其中还包含两家瑜伽和普拉提工作室品牌。(文末附百强榜单)

我们邀请了中国健身产业的几位知名人士聊一聊健身产业势头究竟如何?探讨以月付费、次付费占得健身市场一席之地的新型健身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

 

王文伟威尔士健身董事长
健身本身是一种爱好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潜力巨大,于是最初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目前的阶段,无论是对传统俱乐部还是小型工作室来说都是洗牌的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一些无品牌、无能力的产品被淘汰也是行业本身的成长。做生意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传统俱乐部和小型工作室是一种良性竞争,没有谁取代谁之说,行业发展得好,大家都有建功。
 
卞光明青鸟体育董事长
传统健身俱乐部持续保持高速发展,一些店面关闭是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为行业淘汰掉一些不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小团体工作室本身就是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在健身行业整体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无论是对传统健身房还是新型健身房来说都是机遇。我个人还是偏向于“新零售是未来的趋势”的观点,这肯定是符合消费升级理念的。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属于多种盈利模式并存的阶段。
 
刘苏德原宁波美日健身创始人
当前市场上小型健身房有两种,一种是单店形式的健身工作室,另一种是像乐刻、光猪圈、超级猩猩这样成熟的健身品牌下的小型连锁健身房。先说小型工作室。很多小型工作室之所以小是无奈于租金、装修、人员成本高,不得已而小。近两年营销品类迅速升温,进入商业写字楼,甚至小区,催高了服务行业的租金,加上地产本身的售价越来越高,也助推了租金的上涨。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各行各业都在变“小”,很多传统俱乐部也在变小,从原来的动辄三四千平方米,到现在多数单店一千平方米左右,所以“小”并不是经营的特点。再说小型连锁健身房。像乐刻、光猪圈、超级猩猩这样的公司,已具规模化,只是单店体量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好和坏的区分,就像有五星级酒店,也有麦当劳一样,小型健身房只是这个行业衍生出的一种品类。另外,关于价格。大型健身房倾向于多年卡,小型健身房采用月付费、次付费,但是仔细去对比价格的话,就会发现所谓的大型传统健身房和小型智能健身房的价格基本趋同,只是付费机制不同,也就是说价格对于大家选择的影响应该不大。未来健身行业蓬勃发展,健身房作为一种产品也会更加多样化,人们不会只在一种类型的健身房锻炼,到时候不会再分这是你的会员,还是我的会员,都是大家的客户。

夏荣鹏奥力来中国执行董事
传统的大型健身房和小团体工作室确实是有不一样的运营方式和特点。总体来讲,它们是互相补充的,谈不上有你没我的这种竞争。大型健身房的特点就是设备充足、空间大、项目齐全、训练氛围好,还有免费的操课等。但很多大型健身房是被预付费模式“绑架”了的,会员办了一次卡之后是不是能够长期来训练就取决于这个俱乐部能给这个会员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怎样能帮助他养成健身的习惯,或者说能给他什么产品。现在全国的平均续卡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每个月到访8 次以上的会员,其实不到10%。所以,我一直在给我们的客户传达一种思想,就是要给你的会员提供他真正需要的产品。现在的产品太单一,只有私教和免费的团操课,可是很多会员没有买私教,也没有上免费团操课,那俱乐部是否能提供一些一对多或者小团体课程的产品。产品价格在免费和私教课价格之间梯度上涨,会员有更多选择,也更容易支付。而且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课程形成对俱乐部的归属感,那么这些会员就更容易留在你的俱乐部。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型的传统俱乐部确实应该改一改经营思维。不能只是靠卖会籍加私教盈利,很多俱乐部把着眼点放偏了,把销售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个餐厅,要想做得好,绝对不是多去派一些人在街上拉客,而是把你的饭菜做得健康、卫生、好吃、选择多样。同样,健身俱乐部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提供专业的健身服务,提供多品类的产品,帮助会员养成健身习惯。小型工作室是走差异化路线,是做细分市场的。那么,相应的就是服务项目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把特色课程做好。类似于CrossFit 或者单车工作室就是单一的项目,吸引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会员,兴趣相同的会员群体会更有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有情感社交的属性,这是小团体工作室的特点。这样的工作室的一般总体费用比大型健身房低,但同时它的营业收入肯定也不如大型健身房。所以小团体工作室是不会取代大型健身房的,在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小团体工作室是给特定的兴趣人群提供方便的一种服务。反过来,大型健身房是否也可以借鉴小团体工作室的模式,提供更多元的服务?

高鹏奇迹健身董事长
任何行业优胜劣汰都是常态,但目前健身产业由蓝海转向红海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小团体工作室也是健身行业的有效补充,同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传统健身房,也需要规避风险。 
张宏盛FPM-中国健身职业经理人创始人
他们说的“大而全”传统健身房的“跑路”和倒闭原因:
1. 重资产 2. 预付费 3. 恶性竞争
他们说的“小而美”智能化、工作室或精品健身房的优势:
1. 租金低 2. 差异化 3. 短期付费 4. 服务好
让我们从商业逻辑角度揭示和分析客观真相:笔者观点:1. 商业健身项目经营的好坏跟经营者本身能力关系更大;

2.“ 大而全”项目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坪效方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3. 预付费模式没有问题,是有的人有问题;

4. 单纯把店面积变小,一定不能保证提高利润,差异化经营竞争力强劲,很少人可以做到;

5. 适者生存,市场竞争很正常,健身房闭店率比很多行业都要低,私教工作室和小健身房的“跑路”、倒闭和转让并不比所谓“传统”健身房少,企业或项目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营管理能力,更需要战略调整、规划、设计能力;

6. 在健身行业,企业发展前中期,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7. 相对所谓“传统”“大而全”的健身房而言,大多“小而美”的项目和私教工作室、小健身房的日子(收益、经营状况)过得并不好;

8. 精品健身房和小项目现阶段大多局限于一线城市,照搬到小城市一定说明你不懂商业逻辑;

9. 餐饮最终看味道,健身房不管大小,其竞争力无非产品、服务、位置、战略规划、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健身行业最大问题是服务水准与客户体验差,跟大小无关(这方面很多小项目其实还不如大店);

10. 一旦回归商业逻辑和商业目的(盈利、发展),满眼迷乱就变得澄静心明。

我们先来厘清这个行业的核心本质和主要特点:

重资产:健身需要一个场景(场地)、需要设施设备、需要教练指导、需要仪式感(音乐、氛围、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等),所以,前期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预付费:因为重资产所以预付费,这像极了另外一个行业——房地产,预售和预付费一定是重资产行业必要的商业逻辑跟经营模式,其核心原理就是回笼资金和为经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以便扩大规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不发展和不扩大规模,就实现不了更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预付费这柄双刃剑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导致了消费者的消费风险,其财务模式(收付实现制)也从根本上制约了这个行业企业上市的可能性。但从消费者角度,一次性购买时间越长,相对就越便宜越划算,而且越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形成“压力”而促进健身习惯的养成;而单次付费或短期付费方式,如果高频购买,反而花费更高。当然,现实情况跟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当下的中国健身人口的基数跟培育速度或称之为渗透率还很低所导致大多预付费客户尚未成为高频用户,大多单次或短期付费客户也很难持续高频消费这种阶段性现状。既然是阶段性,必然随着发展会改变,终因为它利用了正常的人性,商家最终赚取的是消费者对自己的目标或过高期望而又未实现却额外承担的费用,理所当然。

那么,健身房只卖短期产品会怎样?消费者就一定能赚到便宜吗?

1. 现金流量受限

2. 持续/ 重复购买率并不高(基于国情/ 市场培育度)

3. 发展受限

那么,短期付费可行吗?当然,定位角度核心要素是客户,特定的产品针对特定的人群当然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譬如超级猩猩这个品牌,出色而使人羡慕;

一些小众但用心的小型健身项目也活得不错,短期付费的最大好处就是财务模式健康,“小项目”大发展或高收益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笔者归纳了三点:

健身小项目(特指体量/ 面积较小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大多数私教健身工作室、精品健身房、智能健身房等)要想实现较高收入、健康可持续发展或高利润回报,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项):

1. 产品单价要高且重复购买率要高

2. 差异化明显+ 他人不可复制性高+ 自身可复制性强

3. 实现规模化(同一投资背景企业)

在中国,大比例实现短期付费可能是几十年后或更长远的事儿,一切基于本源:市场培育度

认知差异是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战略能力是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大家常说很多健身从业者毫无训练痕迹,其实,这个行业很多投资管理者是不清商业逻辑的,创业开店更多的模仿跟照搬;从业者毫无训练痕迹基本等于毫无业绩;投资人创业者如果不明白商业逻辑,那所创建的项目基本就是天生残疾。

对于健身创业开店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收场,而不是开场;要想收好场,最主要的是战略设计,不明白商业逻辑和战略规划设计不好,就收不了场。

小型项目有问题根源是商业逻辑层面,大型健身企业出问题都出在战略层面。

截止发文前,记者联系到的几家新型模式代表均表示目前专注做自己的产品,不做回应。

发表评论